400-996-1215

    服务热线(早9:00-晚23:00)
    首页 >  心理资讯 >  青少年

    中式亲子:用最深的爱,捅最狠的刀

    2023-09-021101次阅读

    一言不合就寻死。
    最新发布的《澳门赌场网络游戏》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有10万名青少年死于自杀,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200多个孩子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这个数字让人无比痛心,也不禁让人发问:孩子们到底怎么了?
    无数家长和老师都有个共识:和过去的孩子比,现在的孩子一点都不“皮实”,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反倒开始成为“卑微”的那一方,一言一行都得小心翼翼。
    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为什么?
    让我们回到两年前轰动一时的一个社会事件:2021年4月的某一天,江西22岁的女孩罗某和哥哥、父亲三人在返乡途中,罗某突然打开车门,爬上围栏,头也不回地跳进了江里。

    父亲见状急忙追了出去,且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进行救援。

    幸好周围人及时协助营救,父女俩被成功救起,避免了一场悲剧。

    女儿负气跳江,父亲不顾自己的性命出手相救,此事引起全网热烈讨论:

    有人支持父母严加管教,说小孩子该骂就骂,该打就打,不然迟早出事。

    有人则心疼孩子,并表示自己的父母经常对自己恶言恶语,说话不计后果,经常刺激自己,自己好多次都想一死了之。

    这让我们不禁想要弄明白:为什么孩子在和父母发生冲突时,会控制不住想要寻死?

    是现在的孩子真的太脆弱了?还是父母根本不了解孩子,结果让误会越来越深,孩子只能以死反抗?

    其实,孩子这种冲动行为的背后,有值得被看见、被重视的原因。

    看见即改变,知道了原因,父母也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方法了。

     

    自恋受损

    首先,作为家长需要了解的是: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们会把自尊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这也是孩子自恋形成的基础。

    如果父母经常无意识对孩子使用一些比较偏侮辱性的语言,或者总是批评指责,孩子本就脆弱的自体就可能崩塌,这会给他们带来一种被毁灭的感觉。

    因为每个孩子与生倶来地期待:自己被生命中重要的人认可。

    假如父母对于认可孩子这件事根本不上心,或者认为“打压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那就很容易看不见孩子的努力,也会忽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记得曾经有位妈妈带着不上学的孩子找到我,当我问妈妈,你能说说孩子身上的优点吗?

    妈妈一个劲的摇头,抱怨说,我想不到有什么优点,他懒惰、不懂规矩、没礼貌、不懂得体谅父母、不喜欢运动、不爱干净......

    这时,孩子的头埋得更低了。

     

    孩子肯定是有自尊心的,在这样长期的“语言暴力”的浸泡下,孩子会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做,都无法获得父母的认可,他也就可能自暴自弃了。

    同时,他也需要找到情感的出口,或者寻找其他可以被接纳、被认可的群体。

    这时,有些孩子就会去追星,也可能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结交一些与自己有类似经历的孩子,以此来维持自己破碎的自体感,因为:

    追星可以让他们去靠近那个令人羡慕的偶像,创造一个可以模仿的对象;

    融进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小团体中,可以让他们获得支持和理解;

    而在网络游戏中驰骋,那种统帅三军的操作会让他们澳门赌场网络游戏很强大。

     

    可无论是追星、网游还是混各种圈子,其实都无法弥补孩子情感上的匮乏感。

    家庭本该是孩子心灵的港湾,也是孩子的能量补给站。当家庭不发挥这个职责时,孩子就会被迫从其他地方找回。

    假如没有了父母的认可加持,孩子的内在就会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空虚感,孩子就会被一种无价值感、无意义感所包围。

    用行动或症状表达愤怒

    当自恋受损后,就容易引发自恋性的暴怒,孩子就可能用见诸行动或者抑郁等症状的方式表达情感,导致行为失控。

    心理学研究表示,青少年时期,因受到激素水平的影响,孩子通常会有冲动控制的问题。

    在电影《澳门网络赌博游戏》中,经常被父亲贬低,又非常叛逆的小儿子阿和,本来只想教训一下朋友,没想到同去的好友菜头却一时冲动砍断了对方的手指。

    结果酿成了大祸,两人被关进了少年辅育院。

    其实这是因为,在暴怒的情境下,青少年几乎就像脱缰的野马,行为失控起来,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像阿和与菜头这样,他们是直接用行动表达了愤怒。

    而实际上,人们表达情感还有另外三种,最低级的是用“症状”来表达,其次是行动,比较高级的则是用语言和艺术来表达情感。

    曾经有个名校尖子班的女孩被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父母一下子慌了。

    因为女儿一向乖巧听话,品学兼优,怎么就抑郁了呢?

    这个女孩就是成功地用“症状”把父母带进了家庭治疗的现场,让父母去反思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哪里出了问题。

    当然,这个孩子之前跟父母提过,她害怕考试,害怕保不住自己的排名,她好辛苦,快撑不住了。

    但这并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父母关心的只有她的成绩,还一再强调让她再用点心,再多努把力。

    后来,女孩再也想跟父母什么了。这实际上就是用语言沟通失败的例子。

    直到女孩有一天说不想上学了,父母才如梦方醒。

    一方面家长得让他们有一些正常的情绪发泄的出口,把情绪波动的强度降下来,这样才有可能帮助他们回归理性。

    另一方面,用言语表达情感,即使是成年人,都是相当困难的。

    而对于孩子而言,他们习得的情绪、情感词汇是相当有限的。

    所以,父母在跟孩子的互动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孩子把他们无法用语言说出来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孩子把愤怒言语化,而不必用“症状”或者冲动行为去表达负面的情绪。

    惩罚

    冲动行为表达愤怒,最严重的就是用死亡或者毁灭自己的方式来告诉父母“你错了”,或者用这样的方式来惩罚父母,它实际上是一种双向的攻击:

    既攻击了父亲,同时又将攻击转向了自身,也就是用你的错误来惩罚我自己,同时用我的死制造内疚来惩罚父母。

    最近美国名校学生张一德的死,引发社会各界的激烈讨论。

    虽然一德爸爸说对于孩子的死,他尊重孩子的选择。

    可是,对于将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培养与教育孩子的网红爸爸而言,孩子的离开,他的内心一定充满了自责,这真的太令人痛心了。

    一德的爸爸给了孩子全部的爱,可是,当孩子感觉到这份爱是有条件的,是有压力的,孩子就会有被控制的感觉。

    孩子在青少年期开始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一方面他很想按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依赖父母。

    是遵从自己的内心需要,还是要听从父母的安排,接受父母的控制?

    这在他的内心会产生极大的冲突,而对于自我整合能力还相对薄弱的青少年无法应对这种冲突时,悲剧就发生了。

    其实,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父母在潜意识中会有一种恐惧:

    那就是权威被挑战,自己被超越,或者随着孩子的独立自己被抛弃。

    所以父母常常会在孩子面前以过来人的身份,批评孩子做得不够好,制造“你不行”的感觉,这样孩子也就无法离开父母。

    与此同时,孩子也会认同父母给自己投射过来的“糟糕的自我”。

    这会让他感到无比羞愧,甚至觉得他根本不配得到父母的爱。那么,他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被控制,孩子其实是有很多愤怒的。

    可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孩子的潜意识中,攻击父母一定是大逆不道的,他们可能会因此而遭致惩罚。

    如果不能攻击父母,那么最容易做的就是攻击自己了。

    那些自残、自杀的孩子,他们会从这些行为中获得某种掌控感,那就是,为了摆脱你对我的控制,至少我的身体、我的生命是可以由我来做主的。

    孩子没有了退路,最后只能以命相搏了。

    这样分析起来,会觉得太难过了。可我们并不想孩子觉得人间不值得,不想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时候,内心全是无奈与悲凉。

    所以,允许孩子用言语“攻击”父母,“挑战”父母,与父母进行交流和辩论,这是成熟父母必修的功课,也是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必经之路。

    当我们愿意去尊重孩子,维护他们的自尊,鼓励并且帮助孩子用言语化来表达愤怒,孩子在很大程度上,会控制住自己的冲动,由对抗转向与父母合作,共同应对这个世界的各种难题。

     

    作者:任丽 第一季传播师计划学员,二级心理咨询师,有书智库领读达人,《澳门网络赌博游戏》特约撰稿人,EAP培训师。

     

    编辑 | Nemo

    好消息!扫码预约心理咨询,备注:公众号来访者,将免费赠送一次心理测评,并享受特惠价格哦~


     

    心理咨询